商机合作
俱乐部简介 公告栏 媒介资源 会员动态 会员单位
当前位置:徽商精英网 > 俱乐部 > 媒介资源

记者节 今天的头条留给我们自己!

发布日期:2018-11-8    浏览:2238    

  总有一次采访,让我们铭记难忘,想起当初为什么出发。

  总有一次采访,让我们心绪难平,鞭策我们砥砺前行!

  记者,顾名思义就是记录真实事件者。用镜头展现事实真相,用笔杆书写社会百态。

  对奋战在一线的新闻工作者来说,记者节是一个没有假期的节日,在第十九个记者节来临之际,在媒体转型的大环境里,回顾过去的新闻生涯,我们始终不忘初心。

  今天的新闻头条,留给我们自己!(徽镜映像工作室出品 策划/黄娜娜 执行/许梦宇、徐慧冬)

安徽新媒体集团融媒体中心记者 汪乔

  安徽新媒体集团融媒体中心记者汪乔

  我喜欢这份工作的艰辛,尊重这份使命,所以一直固守这份责任

  每一个记者节,我们都会按捺不住地温习那些最初的憧憬与冲动;又会在一个个记者节,习惯性地提醒自己的存在与价值。我从初出茅庐的“菜鸟”记者到现在竟然也已过去六年光景。世上的事就是这样,当你做的时候,忙忙碌碌,不觉得怎样。当一个时刻坐下来思考的时候,竟是走过了那么多的日子。我喜欢这份工作的艰辛,尊重这份使命,所以也一直固守着这份责任。

  自从当记者之后,生活常常会变身成一场华丽的冒险。这份职业会促使着你去往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,去见一些意想不到的人。他们有的是常常出现在我们身边却从未真正走近的人——坚持十七年微笑服务的公交司机、抄水表的摄影大师、大年初一在坚持工作的清洁阿姨,有的是生活中难以遇见的人——高层领导、企业大腕、著名科学家……有幸的是,我这个忠实的听众和观众,有机会将我看到的、听到的一切用文字叙述,将快乐和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。

  自然,这份职业也有它背后的辛酸。除了常常会经受风吹日晒、加班加点之外,需要面对的还有数不清的说走就走的出差和任务。在今年盛夏的“美丽中国长江行”采访活动期间,我和同事连续一周顶着烈日行走在长江边,报道我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。每年的全国“两会”宣传报道期间,我和一起奋战的同事们都会接近一个月在异乡报道,在高强度和高压力之下,几乎日日工作至深夜,确保每篇报道及时准确。

  在采访中,也会时常遇到即便胆怯也要鼓足勇气迎难而上的时刻。2016年洪水侵袭安徽之时,我深入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报道监狱罪犯安全大转移。2017年互联网传销猖獗之际,我曾卧底前往传销窝点去揭露传销人员如何坑害老人的招数。每年,我也都会前往全省唯一一家收治艾滋病戒毒人员的南湖戒毒所,与艾滋病吸毒人员“亲密接触”,聆听他们背后的故事。看着自己辛苦采写的稿件被一篇篇发布、转载,我瞬间“好了伤疤忘了疼”,觉得一切的辛苦和挑战都是值得的。

  人说,记者乃是记天下风云者、记人间冷暖者、记天地浩气者、记家国情怀者。我认为,作为一枚记录时代的符号、一个社会责任的守望者,记得自己所经历的新闻事件还不够。在这个所谓“人人都能当记者”的自媒体时代,我们更需要在记者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记得我们手中镜头和键盘的作用,记得我们的理想与情怀,记得“铁肩担道义,妙手著文章”的初心……

安徽新媒体集团文化媒体中心记者 陈欣然

  安徽新媒体集团文化媒体中心记者陈欣然

  “把每一次采访都当做自我打磨、自我修正的锻炼机会”

  走上记者岗位,至今已有三年时间。

  三年的时间如白驹过隙,现在看,“观察”、“投身”、“关怀”和“改变”是其中的关键词。

  新闻工作本身是一个充满变化与挑战性的工作,它给从业者提供的,是一次次参与世界、参与现实、参与社会的机会。这个职业要求从业者有宏远的视野,灵活的视角和求知的渴望,内含了独立观察、积极投入、理性思考、人文关怀和自我成长等诸多正向含义。这三年来,我在“观察”,也在“投身”,在学着关怀现实,也在改变自身,在将热情投入现实,也在进行多视角转换和多维度尝试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逐步掌握了与社会沟通的技巧和方式,慢慢地学会解读各类信号与信息,不断地告诫自己沉下心,戒骄戒躁,要把每一次采访都当做自我打磨、自我修正的锻炼机会。

  今年6月,我跟随《皖江八百里全景录》航拍团队深入长江沿岸,在马鞍山度过了难忘的十一天时间,白天拍摄、晚上开会,深夜剪辑是日常。拍摄格式角度不对,重拍;画质不符合要求,重拍;定位不对,重拍……一次次推倒重来,一次次汗湿衣衫,我们在其中收获的不仅是江淮大地的美景和一支高度合拍的团队,更有此过程中锻炼了观察能力、独立思考能力和一个不断成长的自己。

  其实,在记者工作中,连续出差,连夜赶稿是正常状态,高强度、超负荷、连轴转已成为职业底色。从策划、查阅资料到联系采访对象,再到最终成稿,一篇稿件的完成,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但有时精心写作出来的稿件未达到理想水平,也是常有的事,也许这就是我们的职业——有光荣,有责任,有赞许,也有压力和不易,从业者必须时刻准备着,去投身、去实战、去思考。

  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。过去,有喜悦,有欢笑,也有泪水,有遗憾。未来,还将有进步,有幸运,有收获,有挑战。作为一名记者,在新的征程中,我将一如既往,俯下身、沉下心、察实情、说实话,将目光对准实践,饱含热情,探索未知,讲好故事。

安徽新媒体集团移动媒体中心编辑 宋月婷

  安徽新媒体集团移动媒体中心编辑宋月婷

  “一步一步,我走近了我的梦”

  儿时记忆里,他们手持话筒,身后是热闹喧嚣的集市,是静谧幽远的山谷,是普天同庆的盛会,是惊险紧张的救援,永远在荧屏的正中央,耀眼极了。

  “他们是谁啊?”年幼的我问父亲。

  “他们啊,记者啊。”

  “我长大也要当记者!”父亲被我没由来的豪言壮语逗乐了。

  生在书香家庭的我是幸运的,很轻易的就能从父亲那里讨来各种书籍。我逐渐了解了那些光鲜背后的辛苦,荣誉背后的责任,那个小小的“记者梦”不再挂在嘴边,决心却是愈发坚定了。在高考填报志愿时,我顺理成章的选择了新闻专业。

  一步一步,我走近了我的梦。

  数载春华秋实,四年寒窗苦读,走出校门,我如愿成为了一名媒体人。岁月荏苒,时光如梭,一转眼已是七年。从报社,到出版社,到网媒,经历了奔波周折,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成长;跑业务,搞策划,写新闻,带活动,一切都那么新鲜,一切都那么吸引人。

  全身心的投入,让我获得了许多意料之外的回报。最让我感到骄傲的,不是各类荣誉,而是各色“爱称”。曾经,幼儿园孩子口中的“宋妈妈”,高中小伙子叫我“宋哥”,家长唤我“小宋老师”,分管我们的副总叫我“宋导”。他们的信赖和尊重,让我暗自窃喜的同时,更决心要成为一个最好的媒体人。

  一步一步,我走进了我的梦。

  踏遍青山人未老,历经风雨燕归来。与安徽新媒体集团的相遇,让我与我的新闻梦更近了。回首半年来的采编生涯,第一次发时政稿件时的忐忑,第一次写侃大皖的紧张,第一次值早班时的焦虑,第一次尝试做h5时的彻夜难眠……那些不安惶恐,那些欣喜感动,那些憧憬向往,至今历历在目。

  做一名合格的客户端编辑,不但要上知天文、下晓地理,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,还要段子、包袱不间断,热点在哪我在哪。

  在凌晨五点拥抱第一缕晨曦,在午夜十二点道别那一轮明月。

  这是我们早晚班的工作日常。

  “我是客户端晚班编辑宋月婷,我的电话是...,如有时政稿件,烦请致电。”

  这是我们晚班时在群里的留言。

  这一切的磨砺,让我对媒体这一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我也顺利实现了人生的第二次蜕变。

  如今的我,不再年轻,但我保留了当年的热情。

  如今的我,不再青涩,但我坚守着那一份赤诚。

  如今的我,不再是无畏无惧的初生牛犊,但我有信心面对工作带来的任何挑战。

  以梦为马,不负韶华。让年轻的或不再年轻的我们,手捧初心,振奋精神,与我们的安徽新媒体集团并肩前行。

安徽新媒体集团融媒体中心摄影记者 刘玉才

  安徽新媒体集团融媒体中心摄影记者刘玉才

  “宝贝,对不起,爸爸失信了,没有实现当初对你的承诺”

  深夜,结束一天的采访,没有等到女儿的责问视频,心里空落落的,这时,手机突然响起, “爸爸,为什么天黑了你还不回家?”这是女儿说的最长的一句话。在此之前,从爱人怀孕到女儿上幼儿园前,我很少离开,出差大多控制在当天返回,无论多晚,那时候感觉自己的未来就是为女儿和老婆服务的。

  “爸爸,为什么天黑了你还不回家?”这是10月份以来,三岁的女儿从视频中边抱怨最多的话,也记不清这个月是第几次出差了,作为一名记者也有自己的很多无奈。

  女儿出生时,因为黄疸指数高,在医院无菌监护室待了一周,初为人父的喜悦瞬间变成了父女分离之苦,7天时间,其实很短暂,可那时候感觉度日如年。

  也正是那时的短暂分离,让我对父亲这个角色有更深的理解,从医院回来后,我就暗下决心,“宝贝”爸爸再也不会离开你了。

  从大学校园走上工作岗位,从市级媒体到省级媒体,从玉树地震到雅安地震,从习总书记合肥行到俄总理合肥行,在传统媒体干了11年,让我对新闻素材的把握更加的娴熟,经历了新闻人所谓的荣耀时代。

  如今媒体的格局变了,我也转战到了新媒体集团,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,从俯瞰改革第一村小岗到见证全省示范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,对我而言,新环境是新奇并且有挑战性的,平台的转换,让我有了更大的舞台发挥自己。能够持续从事自己一直曾经梦想的行业,我仍然很激动,也期待能够在这片热土上有所作为。

安徽新媒体集团融媒体中心视频记者 王宣

  安徽新媒体集团融媒体中心视频记者王宣

  “用镜头记录下一张张美丽的笑容,我自己也感到欣慰之情”

  记者素有“铁肩担道义,妙笔著文章”的美誉。作为一名摄像记者,我“扛机子”也有7年了。当初的豪情壮志仍然历历在目,如今也依然深扎在我心中。

  难忘2016年夏季,在洪水腹地为第一手视频奔走的20多天。这段日子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记者只有深入一线,才能获得更多。去年在金寨县迎河村采访扶贫,我看到了一张张笑脸。他们用双手拔掉了“穷根子”,摘掉了“穷帽子”。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对新时代新生活的向往,他们是新生活最美的样子。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下一张张美丽的笑容,用话筒录制着最美好的心愿与祝福,我自己也感到了欣慰之情。

  记者的工作就是不定时,无规律。我的妻子也是一名记者,正是有了她的理解与支持,我才能更好地在这一行坚守着。

  今年,为了报道全国“两会”,我有接近1个月的时间没回家,妻子却即将临盆。我的心中十分焦虑,一边担心“两会”报道任务重,一边思念家中的妻子和即将出生的小生命。现在回想这段经历,正是有了家庭的支持,才给我了工作的动力。

  记者、丈夫、父亲,多层责任,多层身份,我相信有了我们的一起努力,才能不断践行我们当初的诺言,爱在心间。

安徽新媒体集团中安在线网站编辑 王腾飞

  安徽新媒体集团中安在线网站编辑王腾飞

  “枯燥并不代表着无味,在我看来,反而津津有味”

  坚持平凡就是突破自我。

  偶然点开QQ自动推送“三年前的今天”,才猛然发现,我的编辑生涯已走过了三年。

  小时候我有个梦想,当一名新闻工作者。然而阴差阳错,我似乎与新闻业渐行渐远。大学选了非新闻专业,毕业后做的第一份工作与媒体无关。直到三年前,我的人生终于和媒体产生交集。来到集团编辑岗位,重拾了年少时的理想。不禁感慨,人生大概就是一场必然相逢的偶遇。

  有人问我,编辑是干啥的?如果只是随意一问,那我也随口一答:Ctrl+c、Ctrl+v。如果想详细了解,那我可能会说上半天,但最终听者可能会总结成俩字:枯燥。但枯燥并不代表着无味,在我看来,反而津津有味。

  在每次“Ctrl+c、Ctrl+v”之前,你得思考要复制的那些新闻哪个先来哪个后到;在每次发稿之前,你得一边绷紧神经仔细检查标点符号,一边梳理整篇文章的逻辑;在每个主题宣传报道中,你得保证不犯错,还得想着要创新。三年多来,我也不知道自己经历了多少次“三班倒”,看了多少次“凌晨四点的合肥”,发了多少“让自己感动”的稿子,组了多少“令自己满意”的版面。

  编辑工作可能只是一道普通的炒土豆丝,但要炒出好的味道,却要很深的功夫。

  在某一瞬间,我也会感到手头反复地“Ctrl+c、Ctrl+v”有些无趣,但回头看时才发现,正是在这些看似无趣的反复中,自己成长了许多,并且为他人提供了帮助,为单位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

  这也许就是这个平凡的岗位带来的自豪与满足。

 

格力万人空巷抢格力
老乡鸡1000

头版头条

王灯明副厅长赴省外办对接2024...
1月4日上午,副厅长王灯明一行赴省外办对接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相关工作。省外办副主任杨小琳,二级巡视员胡健以及经济处、港澳处、礼宾处等相...[查看全文]

奥巴马

奥巴马

杨元庆

杨元庆